同步推进供热管网与热源建设,优化热网运行方式,提高热电联产供热效率。
那么通威如今在进入组件之后,有足够的子弹来推这个市场,也能承受比较长周期的市场培育阶段。尽管作为一体化发展的后来者,通威股份进入组件行业之势却可谓其疾如风。
中国光伏能够历经艰难走到今天,本质上就是坚持不懈的技术研发以及顶住压力的逆周期扩张。通威是光伏铸剑者,作为硅料、电池片双龙头,有着很强的上游供应链控制能力以及成本优势。通常上午在一个城市谈业务,下午出现在另一座城市,最频繁的时候一天跑4个城市,业绩就这样一点一点跑了出来。但目前全球能源发展安全、清洁、低碳、高效的方向已确立,在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,光伏新增装机将持续增长。此外,垂直一体化,更是有钱人的游戏,一体化意味着公司在多个细分领域同步出击。
期间有人一路成长,也有人黯然退场。若公司资金实力不够雄厚,有限的资源、资金多路出击,只会在各个方向上受阻。单晶硅片P型M10 155m厚度(182/247mm)稳定在7.54元/片;单晶硅片P型M6 160m厚度(166/223mm)稳定在6.33元/片,单晶硅片P型158.75/223mm (160m)厚度价格稳定在6.13元/片。
隆基单晶硅片价格走势如下:。9月26日,隆基公布单晶硅片最新报价,时隔两个月,隆基三类单晶硅片价格均保持不变请每一位光伏厂商扪心自问,你的品牌的核心价值在哪里?教训八:部分企业家热衷玩弄资本,特别指望从资本获利,对技术创新,先进产能的布局、员工发展与呼吁等等方面却不上心!但光伏历史上,玩弄资本又被资本反噬的案例已经有很多了。当时有不少光伏朋友调侃:不是在开会,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。
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,这与国家层面3060的大方向不相符,与光伏快速发展的行业趋势不相符,与党中央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指示精神严重不符。每一个企业都对自己的钱和自己的前途负责。
信息的影响力总是被放大了的。不用侥幸,光伏如今的高价竞争必然会走向低价竞争;而低价竞争也未必全是好事。从光伏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,恶意的低价竞争更为常见。问题是,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,中国光伏何时才能构建良好的全供应链发展生态?何时能构建一种内生的、市场化的供需平衡机制、协调机制、竞争机制?特别强调最后一点:产品质量问题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,整县推进与乡村振兴下,光伏走进千家万户,加速走进寻常百姓家,产业更要保证安全与质量,保证终端用户及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,不能一颗老鼠屎搅坏一锅汤。
光伏与储能等产业的深度融合也成为必然,各方技术力量将协力推动光伏担纲起主力能源的历史使命,为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做出更大贡献。从光伏产业发展历史回顾,类似企业的最终结局,往往并不乐观。可以说,即使即将进入平价时代的今天,光伏产业也始终还未形成优质的、高效协同的全供应链体系。张治雨在《高处不胜寒:多晶硅料价格下跌将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》一文中特别指出,由于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变化幅度太过巨大,使得组件企业的原本订单执行交付成了问题,企业当然不可能贴着现金搞交付,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对客户违约,一路涨价就一路违约。
再往前,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2007年国内从事光伏组件生产企业有200多家,到2008年猛增至近400家。不少光伏企业大佬都说过,不会刻意去成为第一。
过去两三年里,行业稍有波动,便有企业、甚至是知名企业倒闭、跑路、退市等等,可以说不胜枚举。现在再看再思考,如今大大小小的数万家光伏企业,是否都具备了抗周期、抗波动、抗击风吹雨打的成熟经验和能力?答案显然是否定。
舆论监督回顾光伏行业20年,总是有那么几年,总有那么个阶段,整个行业的舆论环境你好我好大家好,有褒奖,只说好话。比如说,当年的两头在外之下,双反一来,全行业价格暴跌,这也是供应链不平衡的突出体现。这次事件不仅导致这家企业2020年出现近1.7亿元非经常性损失,同时,也让其股价在2020年1月11日以跌停板收盘,下跌20.03%,报9.50元/股,总市值73.94亿元,蒸发约18.5亿元。一个人的成长,从不自信到自信的表现之一,是具有主动的欢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承受力......如果这个产业发展的不那么快,也许它还没那么强烈的自我意识,但是中国光伏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实在是太快了,就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,结果就是身体的成长与意识的成熟并不相匹配,产业处于只能说好不能说不好、我不说你不好你也不能说我不好的青春期,总之这还是一个不够自信的产业。结果如何?伴随欧美双反,光伏一夜至暗,很多没有任何技术含量和竞争力的企业立马被扫地出门,整个场景颠沛流离。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,中国人喜欢凑热闹,而中国男人喜欢看大长腿,所以我索性就投其所好吧。
2021年硅料大幅涨价以来,我们光伏人撕毁的合同数以十万计!当违约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群体现象时,大家便不再以此为耻,反而觉得理直气壮:和尚摸得,我摸不得?为什么毁约?吴俊杰老师在《光伏十年降本,一夜回到从前》中讲了个故事,某位光伏企业老总在毁约后的计算:即使我缴了违约金,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还能赚得更多,我为什么不毁约?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经济账,很好计算,但这同时也是一个很简单的信用账,同样也很好计算。潘乱的一篇《腾讯没有梦想》,让马化腾亲自冷静作答。
保证质量,保障安全,这是一个产业的命脉和底线,也是光伏电站取得投资回报的根基所在。特别是分布式屋顶光伏的安全事、火灾事故严重威胁终端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,也严重影响光伏在老百姓心中的口碑和声誉,同时也严重影响整个光伏产业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。
再讲个例子:某光伏上市企业认购私募基金委托理财炒股,结果在不到一个月内连踩三只闪崩股,基金净值出现负值。黑鹰光伏判断,自去年至今,光伏产业整体一片大好的趋势下,越来越多的风险和变数再叠加,危机何时爆发,是否会爆发,无人能知。
在我们的印象中,曾经很多光伏展会,人流攒动,震耳欲聋,声嘶力竭,论坛赶场,你方唱罢我登场,这就是中国各行业展会的一个缩影。所以讲到生态,如果大家不遵守商业伦理,不遵守诚信,我觉得是会受到抨击的。然而,特别需要注意的是,在一片大好形势下,在整县推进、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大背景下,光伏产业的质量问题、安全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和解决。分布式光伏市场......对于市场中的舆论、观点,在市场好的时候,他们愿意相信好的消息。
为什么?因为过往不少明星企业,崛起到陨落,常常就是几年的时间。光伏的门槛真的有那么低吗?人人都能做硅片?人人都能做多晶硅?人人都能做好电池?人人都能整县推进?《光伏投资框架》一文提醒:对于新进入者大家还是谨慎一些。
具体体现为库存变化带来的库存周期,由产能变化带来的产能周期,由技术变革带来的经济周期。即使到了2022年,多元的、批评的产业舆论环境依然缺失。
第二,成长中的光伏产业舆论机构目前还是典型的寄生生态。这景象可以说是刚开始一涌而上,最后一哄而散,结局就是一地鸡毛。
第三,强力推动垂直一体化,光伏进入前所未有的竞合时代;产业链同一环节竞争加剧,相互踩踏事件密集发生!第四,组件环节的疯狂扩张也不不遑多让。其实,企业老大自我标榜,纯属个人自由,但从过往历史经验看,但一个企业的老大飘了,这个企业可能就有些危险了。双碳目标下,光伏产业迅猛扩产,过往三年中,可统计的光伏产业的扩产(公告)投资规模已超过20000亿。黑鹰光伏一直强调,光伏必然加快融入大能源大电力,光伏的生态也必然融入大商圈,更广泛的融入全球社会经济生活,融入气候治理的更大范畴。
再看看其他中产的特装展位,也无非把产品挂出来、技术讲出来,香肩露出来,大长腿露出来,然后突然把音量放大,通过劲歌热舞来把人群吸过来。有的企业营收刚过百亿,企业的创始人已在标榜自己掌舵下的企业是伟大的企业。
资本往往是一把双刃剑,资本与实业结合得好,往往能助力企业快速发展。记得2020年,曾有三位光伏龙头企业的董事长都和黑鹰光伏说了同样的话:我们行业的宣传、发声、我们的一些活动,虽然都必须去做,但其实还是有不小的自嗨成分,自娱自乐,甚至自我麻痹。
黑鹰光伏曾统计发现,建国以来,中国共培养出超过210位煤炭、石油和矿业界的院士,其中中科院超过140位,工程院超过60位。遗憾的是,中国光伏仍不具有这样的产业舆论环境。